东天目上有多少寺庙?
天目山为道教圣地,号称“第三十四洞天”,同时也是佛教名山。相传唐代天目山曾有大小寺院百余座,僧侣千佘人。本山历来所置寺观甚多,现选择较著名者介绍如下。
昭明禅寺,位于东天目山玉屏峰上。传说因梁昭明太子在此禅修而创建昭明院,以神通著称于世的宝志禅师曾经在此弘法。梁大通年间(527~528),受赐昭明禅寺额。自唐末以来,几经兴废,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松华法师担任住持,致力复兴,而有大雄宝殿、韦驮殿、弥勒殿、法堂、斋堂、报本堂、千佛阁、藏经、慈云堂等。其中,千佛阁安置有一千尊宋元时代的金色铜佛。
禅源寺,位于西天目山的昭明、旭日、翠微、阳和诸峰下。
关羽如何由“关二哥“变成“武圣人”的?
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以忠勇著称,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然真正从官方追封是从宋徽宗赵佶开始的。
【1】宋徽宗赵佶时期
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1104年)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7年)追封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追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
王、公分别是宋朝的爵位,真君是道教神仙体系中拥有非常高名望者的尊号;忠惠是忠诚仁义,崇宁是崇效熙宁变法,义勇是正义勇敢,武安是武功治世、安邦胜敌。
【2】宋高宗赵构时期
建炎二年(1128年)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壮缪”其实最早是蜀汉后主刘禅对关羽的追谥,“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意为有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名与实不相符;这可不是什么好的谥号,宋高宗赵构重提此谥号就有点意思了。
【3】宋孝宗赵昚时期
淳熙十四年(1187年)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王是宋朝最高爵位,英济就是英明济世的意思,这里寄托了南宋孝宗赵昚的一丝期望。
关于关公被神话了,我觉得应该就是忠义两个字。
首先,他一出场就跟张飞打一场!并不是为了什么就是义字当头吧,还有他在卖豆就是为了生活?你看他把张飞的猪肉分给众人,还撒钱给乡民,可见义字在关公处显得非常出众。和张飞打斗的同时,刘备来劝架他也没有丝毫的反抗,而是先看情况再说。最后他们三个弟兄结义,拜把子。
其次,他受曹操的恩惠,华容道释义!但在曹操处时无时不念刘备的结义情义,过五关斩六将。忠臣不事二主,曹操对他是百依百顺呀!命他斩颜良文丑,是曹操为了杀刘备而用之计,关羽得知刘备在在袁绍处,依然决定找旧主。还有约事三章,可见关羽是忠义之人。
再次,他留守荆州之时!在古代能守住荆州那么多年,难道都是关羽的威望?不可能,说明他在荆州的政策很得人心,天下归心自然天下大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一样爱民如子,广德人心。
最后,我们都知道关公威望这么高,不是单纯喜好问题,社会流转的人物自然是神灵护佑嘛!上千年的人物了,到现在还和老子孔子他们一样名垂千古啦。不叫武圣叫什么合适呢?
说到关羽,相信大家是相当熟悉的,上至老叟,下至妇幼,哪个能说自己不曾听过关羽名号的。
【关云长】【美髯公】【关公】【关帝圣君】【万人敌】,一个个气势磅礴、威严尽显的称号在大家的脑海中、话语中划过。
但是进一步论到关羽的事迹与实力,则往来争议,众说纷纭。
现代的人们对关羽实力的认知普遍存在三个层次:
第一,基于演义与民间***的传播,关羽的实力被放大化,进而称神。
无论是民间传说中关帝圣君的信仰力,还是演义中那【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杜撰的脍炙人口、尽显神威的故事,都让大部分人觉得关羽在三国中的代表人物,或是最厉害的角色。
第二,对于演义***的辨伪,菲薄历史上关羽的实力。
现在很多人喜欢批伪,认证演义与历史的不同性。遇到讲关羽厉害的人,他们总会以【演义神化,历史平庸】的缘由与之蔑视的争论,相信这类人不在少数。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让大家认识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是不要过度,也不要“半瓶子晃荡”,因为历史上的关羽并不差。
关二爷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武圣关公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逐步演化的信仰对象,他早已经和历史上真正的关羽分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按现在的话讲,关羽从关二爷成为武圣关公是老百姓海选和官方认定双重作用的结果。最早在唐肃宗时,当时唐朝面临内忧外患,最看重武将的军功,希望也急需有军事将才的将领能成为朝廷肱股。因此唐肃宗仿照文庙体制设立武庙,以姜太公为武成王,下面有十哲,六十四贤,关羽只是名列六十四贤之一。
到了宋代,赵宋***重文轻武,时时刻刻注重武将对皇帝的忠诚,强调皇权对军权的绝对控制,由此关羽的祭祀得到了统制者的格外重视。宋朝的皇帝给关羽送上封号,先后有了“公”和“王”的称号,当然那名头皇帝也不是白给的,当政者主要看中的是关羽的“忠”,树立典型更能完善自己的统制体系,降低管理成本,这笔账以后历代统制者都算得明白。
同样明代也实行文贵武轻的制度,关羽在这个年代继续得到册封,由“王”变“帝”再成“圣”,并且祭祀关羽的关庙有取代官方武庙系统的趋势,同时关羽的形象也进入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体系中。
清朝时关羽的信仰体系已经十分发达,官方将关庙升格为武庙,正式确立了官员的武圣人地位。这里还委屈了一位名将,那就是南宋岳飞,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原本并不低,但由于他是抗金名将,而满清和金又有渊源,所以岳飞就没有当武圣人的机会了。
其实历史上战功赫赫,杀敌无数的名将多得是,善武善文能留下兵书战策的将军也不乏其人,可偏偏战功一般,没有片言遗世的关羽能成为武圣人,这离不开老百姓对他的认可。老百姓并不喜欢古代那些攻城拔寨,动不动就杀戮无数,随意坑杀士卒,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将军。而更欣赏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追随刘备的故事,更对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节津津乐道。
老百姓看到的是关羽的重情义,而统制者相中的是关羽的忠心,民心所向和官方态度一拍即合。以前官方认定的武圣人姜太公也只能逐步屈就退出竞争行列,时间一长,在强大的民间支持和官方助力下,关庙后来居上取代了武庙的地位,关羽终于坐上了武圣人的宝座。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满人成功入侵中国后,把讴歌岳飞的书、文全换成关羽,把真实记录关羽的书全修改或销毁,并由政府出资在中华大地上公费修建武圣届,所有公务员、学生都定期去朝拜关羽像,久而久之,关羽***在逃通辑犯身份就被人们遗忘或忽略了,反复炒作后甚至成了仁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