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实力最弱的蜀汉,诸葛亮7次北伐,东吴实力强为何不打曹魏?
一,蜀国内部团结,军政要务由诸葛亮负责!
二,建国方略,蜀国有统一企图,加上诸葛亮一心想光复汉室,***取以攻为守策略!
四,民心思汉,加上刘备是大汉皇叔,有群众基础!
五,吴国内部不稳定,加上南方有叛乱,孙权晚年昏庸,内部争权夺利!
六,东吴进攻主要方向,有张辽和魏国其他主力!长江天险和魏国共有,不存在进攻优势。
七,东吴没有独当一面的统帅,加上东吴孙权没有充分信任,不能集中兵力出击!
八,南边一直有起义,荆州虽然物产丰富,但是东吴防守沿着,后来东吴迁都,都是处于防守需要。
九,孙策锐意进取,但是孙权是守成之军。
十,蜀国吴国联盟没有形成合力!
谢谢邀请!
首先,东吴实力是不比蜀国弱,但是人家并不傻,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
这里要纠正一下,历史上的诸葛亮主导的北伐只有五次,并没有《三国演义》所讲到的七次,况且如果真按照演义里面进行的话,蜀国估计早就被北伐而拖垮了。再者,诸葛亮之所以要坚持北伐,匡复汉室,还于旧都,那是要报答先主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完成刘备的一生夙愿。出师表里面就有说到:“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从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诸葛亮为臣忠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高尚的人物形象,有关他的历史事迹也一直所受世人之赞颂。
而东吴为什么不打曹魏,不是不打,而是真没那个实力去打,原因有二。
一、实力不济、为求自保
开始孙权也谋求过淮南合肥等地,但与曹魏的较量中,屡次失利,所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曹魏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因此他开始为了自保而在公元219年偷袭了荆州,擒杀了关羽,东吴的地盘和人口由此扩大了一倍,孙权也在力图缩小自己与曹魏之间的差距。
但自从东吴杀死关羽后,曹魏集团开始意识到东吴的隐患要比蜀汉危险的多,所以也开始一门心思想击垮东吴。为求自保,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东吴击退了曹魏的入侵后,东吴方面马上派人联络蜀汉,迅速恢复与蜀汉的关系,双方又开始缔结同盟,对抗曹魏,防止曹魏方面把矛头对准东吴。虽然也与诸葛亮联手攻打过曹军,但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去世后,东吴方面也是匆匆撤军,自己连自保都有点困难,还想去攻***家了,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二、内部困扰、地方叛乱不断
当时东吴内部的士族问题和反对孙权的叛乱分子也很是苦恼孙权。孙权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占领的荆州和交州,也需要时间来缓和自己与士族的关系,更需要时间去消灭江东的山越人。这一拖就拖了五年,五年时间孙权都没有对外发动过大规模的扩张,直到公元228年,孙权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石亭之战”,大败曹魏军队,借此一战孙权在建业正式称帝。
所以说,不是孙权不打曹魏,而是他的实力限制了他,东吴的实力与曹魏悬殊太大,根本打不赢,所以只能忍了。
三国时期,曹魏最强是用事实证明了的;雄兵百万虽夸大了,但少说也有一二十万吧,战将千员,就算一两百战将。
看看曹魏的实力,打垮袁绍这个昔日老大,那不是靠嘴皮子,靠的是实力。
曹魏北方整合,实力在东吴与蜀汉总和还强很多;诸葛亮数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最后一震动了曹魏;第一次兵进箕谷,前方赵云,邓芝失败,退兵损失不大;马谡街亭失守,让蜀汉大军差点退无路,进无道的地步。诸葛亮恐大军难以保全,极速退兵。
最后一次和司马懿决战五丈原,火烧上方谷困住司马懿,此战若胜,曹魏更是恐慌不已。
诸葛亮六次北伐,均以失败收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失算也。但能有北伐之心,凭蜀汉之力而不惧曹魏,其意义远胜实际北伐。
诸葛亮北伐就是证明刘备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实力,虽不能攻取魏国之地,亦可让曹魏不敢兵犯蜀境;以攻为守,好过固边拒守。再者为了刘备夙愿,匡护汉室,一统天下。
而东吴不是说的那样没有攻打过曹操,也是打过好几次,主要是针对合肥,但都没成功。
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后,曾曹操败北,孙权亲自率军围攻合肥,数月都打不下来,只好退兵。
第二次又是孙权亲率大军攻打合肥,反被张辽截击在逍遥津渡口,差点被张辽击杀,幸有孙权手下拼死突围,才脱险。
历史上东吴的造船技术和船舶制造业。相较于蜀汉和曹魏算是比较发达。加之北方人善于骑马,南方人善于驾船的天性!
东吴的造船基地主要集中在建安郡的闽侯,(今天的福建闽侯),闽侯紧靠闽江,东临大海,交通便利,当地古木参天,为造船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当时东吴政府在此时立典船校尉,专门负责管理船舶制造。同时还在沿海永宁(温州),横阳,温麻(连江)等地设立船屯,负责发展当地的船泊制造业。
东吴当时能制造的大船,最高可达五层,可搭载士兵3000余人。而且东吴的船队还按功能分为蒙冲,斗舰等各种专用船只。
东吴卫温船队
东吴时期,孙权城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抵达夷州,现在的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史料记载的中国人发现台湾并开发台湾的记录。
而且东吴还利用其发达的船运业。通过海路和盘踞在辽东的军阀公孙康进行贸易往来。扶植公孙康对魏国进行牵制!双方相互派遣使者贸易规模很大。
后来正式魏国发现东吴和公孙康勾结在一起。为了避免公孙康做大裁判,司马懿千里奔袭灭掉公孙康。
在晋国灭掉东吴统一时,仅缴获东吴的官船就多达5000收。由此可见东吴的造船工业有多发达。
如果感觉还不错,请关注希望的地方1
蜀汉最弱确实不***,东吴实力比蜀强也不***,但是东吴没有打曹魏却并不是事实真相。三国时期,三个势力相互开战,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以及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比如《新三国》《大军师》中,后期对于东吴的描述不会太多,尤其是对于魏吴之间的战事也是一比二过,所以导致吴国存在感很低,给普通人一种吴国后期没有什么事情的感觉。
实际上魏吴之间的战役并不比魏蜀之间的战役少,就不说曹魏主动征讨东吴那几次战役,就是东吴主动打曹魏就有好多次,下面我自曹丕称帝以后,孙权主动出击曹魏的战役依次列举如下:
北伐江夏
226年曹丕三路伐吴结束后郁郁而逝,孙权借曹魏***更替,企图北伐袭取江夏,以得到荆州全境,孙权亲自率领大军进军江夏,命诸葛瑾牵制曹魏襄阳兵力,结果诸葛瑾很快被在襄阳的司马懿所击败,而孙权遭遇了曹魏名将文聘的拼死抵抗,随后魏臣荀禹前往江夏,于路乘山举火,最终孙权惧怕退军而走。
北击山越
孙权在大败曹休之后,于229年在建业称帝,但此时在建业不远存在一定的曹魏势力威胁建业安全,山越地区的部队作为曹魏在边境的地方武装组织战斗力十分有限,多次被孙权击败,后期山越地区被孙权划入吴地。
再战合肥
合肥一直是孙权占领江淮地区的一块心病,之前多次被张辽吊打,然后如今张辽去世已久,孙权于230年开始准备第三次亲征合肥,此时合肥守将为曹魏重臣满宠,满宠集结大军营建新城,一举击退孙权大军。
四战合肥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联合东吴共同发兵,孙权再次集结大军四战合肥,此时孙权是三路并进,十万集结,全明星将领,对于合肥势在必得,曹睿知道东线危机,亲自率军前往合肥,在曹睿的逼迫下,孙权又被满宠击败,孙权在退军过程中,还被满宠追击,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