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群更爱买保险?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产险联盟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调研报告 》(下称《报告》)指出,高收入人群、高学历人群的投保意识更强。通过对1347名购买过保险的用户进行调研,《报告》对用户群体特征、购买行为及满意度、购买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财产险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化、体系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 36-45岁人群更爱买保险该《报告》显示,互联网财产保险用户群体集中为26-45岁已婚中青年群体,其中,36-45岁人群更加偏好于购买保险,在已购险人群中的占比达38.6%,在保险用户中的占比高于其在整体样本中的占比。同时,已婚人群占比高达83.6%,高于样本整体中已婚人群比例。《报告》认为,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这类群体的社会角色多重性产生多样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高收入、高学历人群的投保意识更强。购买保险的用户个人月收入在6000元至一万元的群体占比36.5%,高于样本总体比例。同时,保险用户的受教育水平集中于本科学历,占比高达57.5%,比整体样本中本科学历人群占比高4.9个百分点。《报告》认为,这类人群的主动投保意识更强,且其对复杂条款的理解能力更强。高收入的一般都会投吧。
做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可以跳槽其他保险公司吗?
可以跳槽,不过一些离职手续要找你的原公司办理,你需要注销你在原公司一些东西才可以跳槽到其它保险公司。
保险业务员,又称保险展业人员,是保险行业个人代理人的通称。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代理人调研报告中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保险行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第一年流失率最高,甚至达到70%或80%;平安保险工作第一年的员工流失率达85%,泰康保险、中宏保险为80%,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友邦保险均为70%。
如何读懂券商行业研究报告?
券商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经常阅读行业的研报,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更为充分,也能清楚了解市场的资金流向、行业动向。那么,应该如何读懂券商行业研究报告呢?
这算是一份最近券商机构发布的对保险行业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内容很多,我们优化择选了内容进行解读,以便大家了解如何阅读行业研报内容。这份研报对7月份公布的6月份寿险保险同比增长8.1%、产险保费同比增加11.29%进行了详细分析,研报内讲到了有三点:1、保险行业公司整体寿险与产险保费增加;2、对比各家上市公司在寿险方面的增长速度;3、对比各家保险上市公司产险同比增速。
因为保险板块的上市公司不多,仅仅只有几家公司,所以较容易做全行业对比。6月份对比寿险情况,平安同比增长10.43%,环比-1.11%;新华同比增加7.12%,环比增长71.38%;太保同比增长12.54%,环比增长61.01%;人寿同比增长6.56%,环比增加111.99%;人保同比增长-4.69%,环比增加27.38%。而产险方面呢?人保同比增长8.64%,环比增长22.28%;平安同比增长13.36%,环比增长5.77%;太保同比增长17.2%,环比增长17.74%。从研报中,能很清晰的看出最近月份上市公司的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
上两张图片分别是:我国人身险和财产险月度原保费收入、上市险企寿险月度保费、上市险企寿险月度保费增速、上市险企产险月度保费与上市险企产险月度保费增速。这就能直观的反应各个指标信息,能更好对比几家上市公司的优劣势在哪里,增速快慢情况。利用查看我国人身险和财产险月度原保费收入,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月度上存在差异,并且财产险的收入要大于寿险。那么,其他研报中的数据呢?能更好对比上市公司在财产险、寿险方面的保费占比及增速,一目了然。
上图分别是:平安寿险业务个险新单月度保费、平安产险业务累计保费结构图、中债国债10年期收益率走势以及上市险企A/H溢价走势。这份研报中,对于个体上市公司还做出了分析,将平安这家上市公司的新单月度保费以及累计保费结构拿出了分析,并且还对比了险企在H股与A股之间的一家情况。这一份行业性的研报就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行业内该对比的内容,通过阅读研报就能很快速了解该行业的基本情况,并且深入了解行业对比差值信息。我们再来看一份另外一个行业的研报,加深解读框架:
这是一份最近券商公布对银行行业的研报,主题是主动型基金投资风格产生变化,银行行业投资资金流入增加。其中讲到了:1、2019年二季度银行板块的低配比例为7.33%,较一季度的9.69%守在了2.36个百分点;2、2019年二季度基金对银行持仓总市值为464.***亿元,较一季度增加了41.21%;3、基金持仓偏好估值偏低的国有大行以及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列的优质零售行。从这份研报中就能读出很多内在信息,一则是现在银行收到基金的关注度高,二则是现在基金积极布局银行行业,三则是基金投资的目标较为明确。我们接着来看这份研报的剩余内容:
如何读懂券商行业研究报告?券商行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阅读要领:
(1)事实比观点重要、客观描述比主管推断重要。
少数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与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流记录以及调研报告,这类报告往往会透露出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没有详细说明的内容,故而参考价值较大。
(2)注重知识的普及
这些投资报告往往提供了让投资者学习这些行业知识的机会。此外,研究报告中,常常会对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或行业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收集起来,留待以后查看对比。
(3)关于报告的可靠性
从客观性角度看,研究报告中,涉及宏观经济预测的内容相对可靠,行业研究次之,上市公司报告位列最后。这是因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距离时机操作最远,因此,即使一些偏负面的判断,研究员也没有太多顾及。
(4)无声胜有声
如果一家上市多年的公司,长时间以来完全没有券商关注,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的确缺乏吸引力,发展前景堪忧。毕竟,对于很多缺乏吸引力[_a***_]存在重大风险的上市公司,研究员可以选择不出研究报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直关注某家上市公司的券商,在一些重要时点(如定期报告刊登,公告资产重组等),没有相应的研究报告,这很可能说明,研究员认为该公司价值明显高估,但如果在研究报告中如实表达观点,难免得罪上市公司,但又不愿做违心之论,故而选择沉默。
你是说券商给予许多上市公司的研报吗?
我想说的是,没必要去读,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券商是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关系的,所以他们往往会帮着上市公司说话,报喜不报忧,也就缺少了公正性。
第二,29年里的A股,卖空评级屈指可数,大部分的研报都是买入评级,甚至少有的出现中性评级。可是29年里,A股大部分的个股跌多涨少,如果根据券商研报评级进行操作,家里有矿也不够啊。
第三,A股市场的做空渠道很少,导致了出有参考性的卖空评级不被人看好,甚至还会遭人鄙视。简单的说就是,做出卖空评级的研报后,万一个股真的下跌了,大部分的散户会责怪券商,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会与券商断绝业务往来,导致券商两面不是人。
毕竟没人希望看到自己亏钱的,特别是在只能做多的场所,所以券商行业研究报告更偏向于上市公司。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就好比马上要退市的康得新,你会发现,在2018年的4-5月,还有大量的券商在做“买入”和“推荐”评级,理由一大堆,但是结果呢?谁买谁遭殃!
所以,说对于券商行业研究报告来说,我们只需要看一些具体的数字,比如业绩增长等就可以了。而对于研究报告里的建议和评级,少看为妙,没有营养。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