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
岗位职责与项目的任务归属导向,然后是直接量化和间接量化的指标的确定,关键的是如何的考核。直接量化可以以指标完成直观看到,间接的就比较难了,必须要依此与任务相关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比较设计。
如何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常规的分配大概分为:全能平均分配式;旺季淡季8/3分配式;8/11/15递进式诱导激励制。
但是不管是哪种机制,指标的分发和后期的跟进产出,客户的长期企业持有,如何防止流动大的业务或销售带走或者丢弃企业原有或者潜在客户,一直是企业量化指标后,最头疼的管理环节。如何让业务员和企业平台的可规划成长,让大家和谐高效的共生,即便是相处不和谐,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员工对沉淀客户的合作影响。现在可以借助成熟的管理软件系统来协助企业更好管理和规避损失。
盈泰***A系统:
针对业务部门:实时掌握外勤状态 和业务进展,让销售过程精细化管理,提升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针对实体店面运营:巡店中对终端产品进行串货稽查,实时掌控产品流向,连带完成产品上架分析。
针对市场拓展:终端分部地图化展现,实时检测终端分部区域,鸟瞰全国市场情况和开拓进展。
针对单据管理:销售订货库存显示,打通企业与经销商与终端之间的产品供应链,让企业运作形成有机闭合。有效提升销售业绩和运营成效。
首先需要明确制定目标的流程,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这样目标分解是不一样的。
不管目标怎么制定,需要符合***art原则。
分解不是平均分解,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还需考虑其他配合方面一起制定,例如sp等
作为管理者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很多的管理者很容易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但结果是很难完成,或者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很难完成是最常见的。那么,如何合理的给下属分解量化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01
总目标是否合理是关键
当我们给下属作目标量化分解的时候,有时候会忽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总目标是否合理。如果总目标制定的不合理,给下属分解量化的工作是很难进展的。但总目标的制定,往往都是公司下达的任务。
总目标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增长幅度问题
一般公司的管理者制定总目标,都会有一个惯例,就是按照一定的增长率。有的是逐年递增的。这很难确定目标是否合理。因为会受市场的变化等因素。
总目标的增长幅度,是造成很多制定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涨幅过高造成的。
总目标是否合理性,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周期问题。也就是在多长时间内,去完成制定的总目标。一般的周期都是按照会计年度。但很多的管理者,欲速则不达。希望能够更快的完成目标。
请问2018年A股会不会出现牛市?
资金如水水涨才能船高,牛市,资金在哪儿?这是一个问题。
美联储昨天晚间没有任何悬念的加息到1.25-1.5%, 美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还显示,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美联储最新中值预期显示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3.1%,而9月时的预期为2.9%。
中国央行虽然没有跟着加息,但今天央行调高了公开市场资金利率各5个基点,央行分别上调公开市场7天、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至2.5%、2.8%,此前分别为2.45%、2.75%,为今年3月来首次。此次MLF操作利率3.25%,上次为3.20%。
对于明年货币政策,李稻葵虽然不认可加息,但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宽松,另一个央行官员认为在探索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过程中,各国央行还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已开始启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相应的,新兴经济体也应该尽快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以促进形成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与孙***所长持有相类似观点的是花旗银行全球经济研究主任Ebrahim Rahbari的观点“2018是我们真正收紧货币政策的一年。”
可见18年中国流动性整体而言,可能会比17年要紧张一点,资金利率中枢可能会继续抬高,国债利率中枢大概会在4%左右,根据贴现模型,对应的一些权重白马股估值水平应该在25倍,超过25倍的话是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的,
市场资金利率升高,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加,不考虑到其他因素,财务成本的增加会压缩利润空间,会导致整个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降。
资金成本提高,将会导致地产销量增速出现回落,导致原材料需求减缓,同时美元指数上涨,这会制约***价格,可能明年***板块走势不会乐观。
资金成本提高,流动性减少,融资问题突出,资本市场融资压力可能难以缓和,市场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估值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创业板能否维持50倍市盈率值得忧虑。
目前两市抵押融资较为普遍,今年股价较大幅度 下挫已经让部分公司频临平仓命运,明年如果股价继续下跌,不排除部分公司遭遇平仓,到时候股价如何走是一个问题。
某机构抛售数十家壳***公司,随着IPO常态化推进,壳***价值还可能下跌,一些壳***公司令人忧虑。
我认为2018年应是一个做多买股的好时侯,即使不是牛市也应是一个相对的买股好时侯。
原因如下:
1 经济极有可能在2018年真正见底甚至会出现经济指标明显见好迹象。
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正在缓慢复苏。并且这个时间点可能就是现在。我认为经济有可能已经见底,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在明年或后年出现明显的好转趋势。
这些自从2015年以来低迷的股票,正在底部构筑大底。它们下跌的空间日益缩小,反而上涨的动力正不断加大。这些股票不但是股价处于技术低位,它们的业绩也处于谷底。伴随业绩的好转,股价的向上反转概率正在变大。
3 蓝筹股下跌空间不大,使得整个市场
没有下行空间市场资金总是向有利的方向流动。因此便宜的好股票会被众多资金青睐。这些蓝筹股即使大跌,也会被很多资金捡回。因为它们现在是市场稀缺品种。我们可以***想如果市场上蓝筹股大跌,其它股票也大跌。。那么市场会是什么样?那必将是一场股灾。
无论是现在还是明年都缺少产生股灾的催化剂。除非有黑天鹅***发生才可能出现这种意外。
而业已大涨的白酒、电器等蓝筹很难有再向上大幅上攻的能量。因此市场上的资金必将会转移战场,投入到其它一些业绩将有明显增长的板块。
尾 评:周一预测本周二调整周一果断离场,周二尾评今日5分钟出现底背离,上证预计60分钟要在周三14点左右形成***死的底背离C点,一切也都验证了,今日11点21分在各群同时提醒5分钟底背离出现,预计后期上证指数日线下周一形成金叉!今日进场的等待上证日线金叉后的15分钟接近死叉时离场,等待调整后再次进入。有不明白的又疑惑了?为什么日线金叉你还要走,这是循环规律,希望不懂的抓紧时间学习!好了不多说了今日日进的恭喜大家一起同步赚钱,朋友们再见!
反问一句:今年的A股市场不算牛市?根据官方统计,今年A股市场总市值增加了30000多亿元,应该算是牛市吧。那么像今年这样的牛市又有什么意义呢?
以前说到牛市就是大家一起数钱的日子,牛市真美,牛市无疑是每个投资者,特别是散户的福音;因为在牛市里,大部分散户都能够赚到钱,这也是我们散户愿意在A股市场[_a***_]的动力。
可是在2017年的A股市场,股票行情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散户很少投资的超级大盘股涨到天上去,另一边是散户最喜欢的中小盘股票跌成***;结果是那些基金机构大把大把的赚钱,散户们天天喊着滴血复盘,这样的牛市还有盼头吗?实际上,2017年的牛市是最奇葩的牛市,被广大投资者戏称为【牛市股灾】,这个称号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
一定要问2018年A股会不会出现牛市的话,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前知道这个答案。不管是回答会或者是不会,正确的几率都是50%,在2018年没有结束之前,任何答案都只是猜测而已。我的观点很简单,股票市场从来就难以预测,甚至没办法预测,为什么?因为推动股票价格涨跌的行为,主要由那些拥有大量资金的基金机构合力完成【也有人说是联合坐庄】,我们散户只是跟随市场做交易罢了,我们也不可能提前知道那些大资金明年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回答是和不是,都只是猜测而已。
牛市***喜欢,只是希望不要再次出现像今年这样,让广大散户亏损的牛市。如果2018年真的出现牛市,我们不要“结构性”牛市,希望来一次真正的牛市,让广大散户也能赚钱吧。
2018年A股大概率不会出现规模型牛市,仍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但或较2017年有较大的变化。
A股历史上的较大规模牛市,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形成的:
第一,由于业绩高增长推动股价上涨形成的牛市。例如2006 - 2007年的超级牛市属于这一类型。当时以钢铁、煤炭、银行等为代表的“五朵金花”在业绩增长推动下,带领股市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
;第二,资金推动。由于流动性宽松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股市,推升股票的估值水平。例如,2014 - 2015年的牛市主要由于资金泛滥而催生的一波“人造”牛市。这波行情的特点是上市公司业绩并无太大变化,由于大量资金短期内涌入股市,导致估值水平被动抬高造成的。
从目前条件来看,两条原因都不具备形成牛市的基础:首先,今年GDP增速勉强保持在6.7-6.8%。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消费增速都在下降,仅靠进出口很难有大的改观;第二,我国目前在金融领域持续不断的去杠杆,M2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数据上看,货币资金可能会出现资金缺口,这是多年来不曾发生过的现象。另一方能,资金外流情况虽得到有效抑制,但每月多呈现净流出状态。所以,目前并不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其供给处于中性偏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难有牛市。
2017年是蓝筹股的盛宴,但明年这些标的上升空间将非常有限。但目前我们正处于创新周期的起步阶段,或许我们会迎来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所以高成长性的新经概念股或许能成为2018年最耀眼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