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养神的、爱做木匠的,明朝为何多是“不务正业”的皇帝?
皇帝相当于公司的老板。不管事整个帝国还能运转正常,恰好说明整个企业框架和管理制度的先进。
可惜事实并不是问题提出的那样。明朝的皇帝并不是不管事,而是用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互相争权来玩制衡而已。
《明史》越读越生气,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较好,明武宗明穆宗稍好,其他的尽做坏事——***评《明史》。这应该是对明朝皇帝所作为比较客观的评价,实际上相比其他朝代,大明朝的皇帝确实不务正业,后世以清朝抹黑为由辩解。但以一些公认的记载来看,他们确实德不配位。如重用宦官,致英宗亲征被俘,弟弟登上大宝,英宗被放回也不想让位,直接软禁,后哥哥趁弟弟生病又夺回皇位。如明时,长期绝迹的倭寇屡屡袭扰,一群乌合之众的倭寇竟能攻下大明的城市,令朝廷头疼不已。还有炼丹的,当木匠的,几十年不上朝的,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堪称前所未有,个别只是偶然,普遍应是必然,则必有深因。
一、我们研究朝代国家时总是从大处入手,偏偏忽略了家庭家风。皇帝也是肉身,也有家,也是从小长大的,说偏点,和遗传基因也有关系。明皇岁能过六十的,屈指可数,大多不到四十而殁,身体状况极差,最短的一任,登基一个月就升天归位。在这种状况下,小皇帝多以年少登位,心智不成熟,于国事根本是不甚了了。另外由历任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看,年幼时应没受过严格管束和系统训练,仓促登位的年青皇帝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这么庞大的帝国。
二、宦官当政,历朝将宦官提升到如此高度的也只有明。专门设立司礼监、东厂代理皇帝办事,让一群本该伺候人的货,去处理国政,能干好吗?前期还是打酱油的,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懈怠,宦官当道,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特大号太监,一手遮天。太监是什么人?躯体残缺,本就行事阴损心智畸形。特长就是哄皇帝主子开心,正是眼中只有主子没有国家。平时费尽心机让皇帝高兴,把奴位坐稳为第一要务。皇帝年少正是贪玩之时,有人代劳再好不过,苦活累活交给奴才们,自己炼丹的炼丹,木匠的木匠,极尽荒唐。人之本性,谁对他好,谁让他高兴省心,就越加信任,至于少年们没有分辨能力,更是如此,长此以往,羽翼渐成,即使有心铲除,也是不易亦是不舍了。
三、监督机制瘫痪。历代有谏官机制,作用可大可小,终其明,只有一位海瑞,还差点横死。在昏君,庸官,阉党的搅和之下,这种劝谏的作用微乎其微,皇上依旧找他的乐子,大臣依旧捞着银子,宦官继续当着权。偶有明君面对这种乱局,只能改良一时,妄称“中兴”,对于这种制度上的腐烂一直持续到明亡。
皇帝九五至尊,是天下权利最大的人,偏偏权利这东西,自己不抓紧,别人就会想要抢,于是皇帝也是天下最累的人。偏偏有的皇帝不愿累着自己,于是便开始放飞自我,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学道,有的还成了劳动人民,成了木匠,“皇帝”反而成了***。按理说国家有这样的皇帝哪怕一位就该亡国了,然而有这样的一个朝代连出了几位“荒唐”皇帝却坚持了几百年,这就是大明。
那么为什么大明出了这么多荒唐皇帝呢?小编认为这与明朝的宦官专权有莫大的关系!
有明一代,每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著名太监陪伴着。
比如明朝著名“贪玩”皇帝明武宗,他宠幸的大太监名唤刘瑾,也是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刘瑾少年入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当时还是太子得朱厚照。这货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
武宗也是个不省心的主,为了自己能有时间玩,居然批准刘瑾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对外他把贪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并且炮制罪名,把敢于上书弹劾他的朝臣一网打尽。朝廷的一切决断由他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立皇帝”;对内,他对皇帝隐瞒朝政,营造天下升平的***象。于是武宗从此专心玩乐,更加不务正业了。
又如,明朝阉海第一枭淫,著名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本名李进忠,不过他和忠是在是没有关系。李进忠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唯一有用的技能就是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氏打得火热,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借助客氏是皇帝奶娘的身份,魏忠贤开始揽权干政。他首先恩将仇报除掉恩公王安,后又逼走魏朝。他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于是他献***怂恿皇帝淫逸,甚至对皇帝说:“宫内的事情您做主,宫外的事有老奴呢”。于是明熹宗更加信任魏忠贤,更加专心做自己的木匠皇帝了。
一个人的失职离不开另一个人的纵容,可以说明朝皇帝不务正业,与太监的欺骗与纵容是分不开的。
您对这个回答还满意吗?